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前景 >> 正文 >> 正文

听,历史建筑在说话相公广播站一线联接千家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4/8/6
02:57建筑档案相公广播站位于临沂沂河新区相公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大院内东侧,是一座青砖二层建筑。白石砌基,青砖垒墙、原木做梁、釉面缸瓦盖顶、内部品字形布局……该建筑于年建成,年投入使用,是当时相公范围内最高的建筑。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手机的年代,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挂在自家墙上的“小喇叭”。“小喇叭”的一端连着广播站,一端连着千家万户。相公广播站,是无数广播站中的一个。走近它,也走进了广电发展的鲜活记忆……这座二层楼曾是相公的最高建筑今年是相公广播站建成第50个年头。50年间,它静静地立在一角,孤影沐清辉。夏末秋初,早晚渐凉,中午的阳光依旧炽热。进入相公街道办事处的院内,向前走十余米,往东一拐,在两排高大茂密的梧桐树尽头,相公广播站掩映其中。再往前走,未见相公广播站全貌,已在半路被满墙的爬山虎吸引了目光。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在微风中摇曳,在阳光下泛着光,覆盖在墙上,掩盖了斑驳的岁月。穿过拱门,相公广播站的全貌跃然眼中。印有“相公有线广播电视站”的木质牌匾挂在门东侧,因腐蚀而参差不齐的缺口、掉了漆的字,以及映在牌匾上的树影,增添了相公广播站几分斑驳。在相公广播站的楼前,今年53岁的韩继承想起了年少时的那个夏天,想起了曾在二楼伏案工作的父亲,记忆也穿越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年,这座砖石木瓦结构的二层楼房建成。楼体的下半部分墙体用7层花岗岩砌成,上半部分墙体用青砖垒砌;楼顶东西向起屋脊,釉面缸瓦盖顶;中间是原木大梁和水泥预制楼板结构。楼内采用“品”字形布局。整个建筑东西向约7米,南北纵深10米。“年投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二层楼是当时相公范围内最高的建筑。”转播新闻、发布通知,把党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跟随韩继承的脚步,记者走入楼内,第一眼就看到“临沂市历史建筑”的牌匾,而原本住人的房间成了杂物间。沿着楼梯来到二楼,南侧的房间是当年韩希峰站长的办公室。与此相对的北侧房间,承载了韩继承年少时的无数个暑假时光。“当时跟其他孩子说自己住过二层楼,那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韩继承说,东侧是机房,是整个广播站的“心脏”位置。在这间墙皮泛黄剥落的机房里,韩希峰的学生、韩继承的老友——王传俭,度过了整个青春。年,18岁的王传俭来到相公广播站工作。从老家郑旺,到工作地点相公,大约15公里。从那以后,王传俭在广播站的一楼住了下来,开始了作为转播员的工作。早上6点前起床,6点10分准时到二楼广播室预热机器,6点30分准时转播新闻。寒来暑往,雷打不动。“当时的转播设备是一台瓦的立式电子管扩音放大器,先开低压按钮预热10分钟,再开高压按钮,机器就可以开始工作了,此外,还有几台简单的线路变压器和一台放电影用的发电机。”王传俭说,工作台下有避雷器和倒顺闸刀,闸刀往上一推,广播就开始了。“东方红,太阳升……”每天清晨,家家户户挂在墙上的“小喇叭”准时响起熟悉的音乐,准点转播中央新闻。喇叭状的黑色纸片,指甲大小的磁铁和铁片,伸出的两根线一根接广播线一根接地,简易的“小喇叭”,是那代人认识外面世界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我当时的工作内容是转播中央新闻和临沂县广播站新闻,每天早中晚播三次,每次一小时。播完新闻后,如果公社有重要通知会广播下去,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王传俭说。虽然几经改建,传播使命不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王传俭再次来到曾经工作15年的地方,走进曾经住过的房间,木头窗棂已经换成了金属的,窗前的苦楝树也已被砍掉,硬化成了水泥路。年,时任站长韩希峰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设计、施工、调试,用一年多时间,让相公广播站成为全国第一家具有无线电专用频率的乡镇级调频广播电台。当年立在楼西侧高达32米的电台发射塔,现在已无迹可寻。年,韩希峰自筹资金建设相公镇有线电视网络,在临沂各乡镇中处于领先地位。直到年,相公镇有线电视网络已颇具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河东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相公广播站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年入选临沂市首批历史建筑。”沂河新区相公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开运说,下一步,他们将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相公广播站门前的合欢树,亭亭如盖。艳阳高照的日子,花叶枝桠随阳光倾泻一地斑驳。这棵合欢树是韩继承与父亲一起种下的。如今,老树的枝叶四散,一枝伸到二楼办公室的窗边。父亲开着窗伏案而坐的场景,再次涌上韩继承心头。斯人已逝,草木留情。如今,这里是中国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相公有线广播电视站的办公场所。曾经转播广播信号的办公室里,信号传输机依旧滴答作响,就像40多年前一样,信号从此地出发,沿着线路传送到千家万户。专家点评:“相公广播站是典型的20世纪70年代的二层楼式的建筑风格,上部建筑檐口为外挑三层素檐,颇具特色。”临沂市文保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黄坤上说,在空间布局方面,建成之初采用外楼梯,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室内空间。黄坤上介绍,该建筑是当地最早采用预制楼板结构的,为研究当地20世纪70年代普通单层建筑到多层建筑的过渡阶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另外,相公广播站见证了当地广播事业的发展与辉煌,更加体现出了该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临报融媒记者付茜郇恒雪宋天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