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前景 >> 正文 >> 正文

出版声音品牌借耳朵经济势起中国财富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4/9/3
“耳朵经济”其实从未退出舞台,新的技术和平台为“听”产品市场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近两年再度焕发竞争力——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8亿元,同比增长55.1%;用户规模达4.9亿。第17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年,我国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听书这种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从有声书市场渐与电子书市场并肩,到纸电声同步成为常态,再到有声剧、讲书、音频课程等形式愈加多样……看中“耳朵经济”的可发掘空间,出版行业的有声探索不断深入。有声市场的开发仍有巨大挖掘潜力的同时,一些问题和短板也愈加凸显出来,如出版机构在有声产品研发上招揽主播、技术人才时竞争力的欠缺,与大平台博弈时话语权的弱势,自建品牌引流变现的难题,等等。不过好在越来越多出版机构意识到,原先放出授权完全“撒手”的做法对品牌毫无助力,主动作为才是正道。随着品牌、私域、用户等运营理念在出版圈的渗透,出版机构有声布局再迎新潮流,逐渐从内容产品以及大而全的平台打造向声音品牌、“小而美”的平台搭建拓展。今年上半年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出版机构的声音品牌在自主性、便捷性等方面显现出优势。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人文读书声”有声店铺,疫情期间免费送出价值逾80万元的“人文读书声”畅听卡月卡。在线下渠道受阻的情况下,“人文读书声”成为发行团队向合作方展示产品、发力线上销售的着力点之一。四川文艺出版社原创有声品牌“大声武气”在疫情期间也及时策划了三期特别节目,组织编辑与听众畅聊如何让宅家生活平安且有意义。此前在国内相对小众的播客,被称为“被低估的流量洼地”,近期成了出版圈的新风潮。“播客”一词译自“Podcast”,其定义并没有统一界定,一般指可以突破传统电台时间、地点、听众被动选择的限制,随时随地自主选择收听内容的一种传播形式,即“网络电台”。记者注意到,目前,出版圈已经出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播客产品,如中信出版·大方的跳岛FM、活字文化的活字电波、理想国旗下的naive咖啡馆、后浪的后浪剧场等,还有不少出版机构也在酝酿自己的播客节目。“重磅出击”VS“轻装上阵”出版机构声音品牌展现多样姿态或利用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