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前景 >> 正文 >> 正文

张创辉李剑平诗歌品读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5/6/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一曲优美的轻音乐——李剑平诗歌品读

“诗有别才,非关书也”。我觉得,写诗,要有才情,特别是要写出好诗,更应该有大才,如曹子建,才高八斗,七步成诗。诚然,李剑平老师不能与三曹、李杜、苏黄等大诗人相提并论,但在我们诗群中,他无疑是佼佼者。

诗人李剑平

剑平老师是年轻的老诗人,年纪不大,出道却很早,且颇有建树,在佛山,乃至全省、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剑平老师的诗给我的印象是:唯美、婉约、清新、干净,像一曲优美的轻音乐,像蓝天上白云悠悠,也像清澈、悦耳的泉水叮咚,给人美的享受。

诗到语言为止。诗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对语言要求特别高,受篇幅限制,不能慢慢展开,而是必须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大的内涵,迅速抓住读者,引起共鸣,因而语言必须精练、含蓄、有张力。每个诗人的诗风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剑平老师的诗歌语言属于他自己专有,所用的词语,几乎都有美感,好像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个词,都洗过一样唯美、干净。在他的诗里,你很难找到一个坚硬、锋利、疼痛、丑陋或者肮脏的词语,即使有,也是轻轻的、淡淡的。这许是与他的诗题材有关,更与他心里装满爱、装满美有关。“我的翅膀沾满了/这座城市四季如春的气息/每一次展翅每一次/不觉晓的鸟鸣声声/都被画家和诗人的纸笔/凝练成一腔诗情画意”(佛山,一只鸟的自语)。剑平老师头脑清醒,对口号、大词、成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即使有时无法避开,也能巧妙地化用,这不仅要有严谨的创作态度,也必须具备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登上金楼我已看见/数不尽的能工巧匠/将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精雕细刻雕刻成/木雕艺术的金碧辉煌”(金楼掠影),这里一连用了好几个成语、俗语,可你不会觉得生硬、枯燥、乏味,反而觉得,一种美感扑面而来。“将岭南文化精雕细刻,雕刻成木雕艺术的金碧辉煌”,虚实相间,互相衬托、照映。

诗集《佛山意象》

意象之于诗歌,犹如语言之于诗歌。意象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创作者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意象运用得好,诗已成功一半。因而诗人们无不精心营造,打造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意象,而不轻易重复别人咏颂千万次的意象,即使偶尔用到,也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别出心裁,以独特的视角赋予新的内涵。中国是诗国,大诗人灿若星辰,有诗仙、诗圣、诗鬼等,无一不是营造意象的高手。有的还善于营造意象叠加,使诗更立体、深邃,耐人寻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无疑,剑平老师从古诗词中吸收了不少营养,并巧妙化用。“月亮一枚浓重的乡愁/......月亮无论圆缺/或者升降一定是/母亲手中放飞在/夜空中的一个意象”(夜空中的一个意象)。月亮,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意象,几乎没有一个诗人笔下没有她,可以说,一千个诗人,笔下有一千个月亮。你如果没有新的视觉或新意,再写,很容易落入俗套。剑平老师却用母亲放飞的意象,巧妙地避开了,形象地表达了浓重的乡愁。“被阳光的泼墨又一次/任性地题写和溅湿”(被阳光的泼墨溅湿)。阳光同样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意象,他用泼墨来形容,新颖、形象、大胆。有人说,诗歌语言必须陌生化,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荒诞的,也应该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这话很有道理。

诗中有画是剑平老师诗歌的又一显著特点。诗中有画,出自苏轼评价王维的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剑平老师的诗有画面感,常常用诗的语言,带你走进如真似幻的意境,或者把远去的历史拉到你跟前,似乎伸手就可触摸历史。“我真不知道谁藏的娇/还养在碧江的金楼/养在名为顺德的深闺”(金楼掠影)。

剑平老师对诗是敏感的,似乎缪斯特别青睐他,让他诗情勃发。其实,这应归功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同样到一个地方,有的人熟视无睹,没有感觉,缺乏诗意,可他却诗情澎湃,妙笔生花,不但写出诗,而且写出好诗来。

剑平老师也是勤奋的,多年来笔耕不辍,已出版诗集多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产诗人。他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一直在不断探索提高诗艺,实现自我超越。(张创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诗社副社长)

》》》》链接

◎诗集《佛山意象》内容简介

诗集《佛山意象》所选诗歌为作者近期原创作品,意在为中小学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文学读本和校园艺术审美教育的辅助教材。所选诗歌作品,既有适合一般读者品读鉴赏的现代诗作品,也有适合中小学生诗教、诵读的优秀童诗、童谣等。作品形式多样,选材丰富,风格清新,情感细腻。作品追求艺术形式创新,将以生动凝练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意象,唯美感人的意境,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展现佛山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和精神面貌。

整本诗集分为“历史回声”、“文化音符”、“大地情歌”、“岁月节拍”四个部分。其中“历史回声”是全景式描绘佛山悠久的历史,探究佛山的发展进程,抒发家国情怀;“文化音符”是以佛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书写元素,表现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传承本土文化的深远意义;“大地情歌”着眼于岭南大地美好的自然风光,体现佛山身边的风土人情,可赞可叹的文旅特色;“岁月节拍”更多的是描写佛山人的精神品质和感人的生活场景,从细节上刻画佛山的人文精神,感受佛山人的精神力量。

诗集《佛山意象》立足佛山,放眼岭南,深入挖掘佛山区域文化特征的要义和内涵,着眼于采撷岭南文化丰富的诗歌意象,在多角度的书写中传承和弘扬区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以质感的诗歌的艺术形式表情达意,从而发现佛山之美,赞美岭南之美,宣传历史文化名城、诗歌之城佛山,弘扬佛山品质精神和本土文化,体现文学读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作用,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一定的精神食粮和德育读本,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学的喜好,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诗集《佛山意象》作者

李剑平,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佛山诗社副秘书长、禅城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区教研室教研员,民盟佛山市委会宣工委副主任。曾被评为全国中语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中语会优秀会员、佛山市优秀教师、佛山市公益名师、佛山市优秀盟员、佛山市优秀盟务工作者,禅城区名教师、禅城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事迹曾刊载于《教育文摘周报》(中央教科所)、《师道》(广东教育杂志社)、《南方日报》、《珠江时报》、《岭南文学》、《佛山艺术》等报刊。在《中国教育报》、《广东教育》、《语文月刊》、《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散文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文学作品若干,正式出版《亦思亦教说语文》、《心之高处》、《浅草清流》、《推开诗意的窗》、《浅浅的光阴》等个人专著,主编《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新中考·语文》、《领航中考》《初中名著阅读与训练一本通》等多种教辅书,曾任广东省中语会理事、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评委等;曾参与或主持省、市、区教研课题,曾荣获佛山市群众文艺优秀作品奖、佛山文学奖、禅城区文艺精品扶助奖等,省、市级教育课题、教学论文奖等。有多篇(首)文学作品收入各种选集。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频道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次则打赏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