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口就是老网抑云了”、“到点了,该抑郁了,兄弟们给我哭”,以及“今天,你网抑云了吗”,相信在最近这段时间,这样的段子大家无论是在微博、知乎,还是抖音上都多多少少已经看过。从网易云音乐评论区丧文化引申出来的“网抑云”雅号,在今年初开始发酵,进而在7月份则频繁登上热搜榜。
面对这个调侃意味浓厚的称呼,网易云音乐方面显然有些坐不住了。8月3日官方公布“云村评论治愈计划”,推出三大举措,邀请心理专家与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由万名乐评达人组成云村乐评团,发起乐评征集大赛;于此同时升级《云村公约》,治理虚假编造内容,规范乐评礼仪,为真正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帮助。
“今天,你网抑云了吗”
纵观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中依然活跃的大型网络社区,可以说每一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无论是知乎的学生*、豆瓣的文艺青年、快手的东北老铁、抖音的小资、微博的追星女孩,还是虎扑的直男JR,几乎可以说成功的社区无一例外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与身份认同。而外界认为,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则几乎是丧文化的乐园。
“丧文化“成为网易云音乐标签,就像知乎号称注册用户1亿6千万中本科生比例达到60%,也最终形成了“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圈子太小匿了”这样的梗。而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大家或许会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全球抑郁症发病率3.1%并不真实,评论区里的无病呻吟与矫揉做作合起来,俨然就是太宰治的《 失格》。
此前以“葛优躺”为代表的互联网文化,外表是自嘲,内核却是焦虑,而是在丧的外壳之下,对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讽刺,针对的是伪装抑郁及强行矫情的用户。从医学角度来说,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就是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与兴趣减退,而在评论区里的长篇大论又怎么符合情绪低落的特征呢?更何况当无病呻吟充斥整个平台,真正需要帮助与关怀的抑郁症群体反而会被淹没。
“网抑云”的背后谁在推波助澜
当然,网易云音乐也并不是突然间变为“网抑云”。在年上线之后,网易云音乐凭借着干净简洁的UI界面,以及相当懂人心的推荐,很快就收获了一大批相对感性的用户群体,根据极光大数据在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网易云音乐中2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高达83.5%。由于这类用户更有表达自己的欲望,因此就像写日记一样,开始将自己的感受写到了网易云音乐里的评论区里。
不过相比于略显平淡的真实故事,极端化的致郁故事显然更加吸引眼球。所以无论是为了骗赞,收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