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年终考”,述职评议晒“答卷”。近期,年度金山区基层党委(党工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举行,一年来牢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色引擎”,全区基层组织建得更强,服务大局更加有力,切实为转型新发展塑造新形象提供坚强保障。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区融媒体中心、区党员电教中心继续推出4期“听·党代表说”系列广播访谈节目,邀请8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区、镇党代表走进区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1)《1会客厅》,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感想、说期待、话发展,更好发挥党代表在服务金山“三个湾区”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今天推出第四期打好党建引领“组合拳”答好基层治理“新考卷”打好党建引领“组合拳”答好基层治理“新考卷”42:49来自i金山马欢花
高新区社区高楼村党总支副书记
——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温暖。
主持人:
全面提振乡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年高楼村成功创建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年又获评上海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作为亲历者、见证者、践行者,高楼村如何通过探索“五个突出”工作机制,缔造“五种味道”振兴发展新格局?
马欢花:
高楼村位于高新区城乡接合部,南部毗邻新产业园区、东部接壤老镇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具备了承接园区和镇区联动发展的功能优势。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思想引领、产业驱动、基础建设、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等“五个突出”工作机制,逐步构建信仰、时代、绿色、乡愁、温暖等“五种味道”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成为生活社区与产业园区良性互动、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协调的“产城融合示范村”。比如,在思想引领方面,创新推出“高上空间”“高楼金种子”“银发冲浪”“普法土灶”等党建联建品牌项目,在服务乡村发展中展现强大党建力量;在文化赋能方面,推动“德治乡里·高楼”文化品牌建设,培育指尖上的乡愁、“身临其境”吃播助农等文化创意项目,激励村民参与文化互动、乐享文化成果;在乡村治理方面,深化“三个不关门、两个吃饭头里”的“高楼经验”,村干部“下楼”办公,以“党建+网格”促进乡村治理精细化。李旋
廊下镇景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脚下有泥,肩上有责,手中有策,心中有民。
主持人:
景阳村是廊下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人口结构复杂、社会主体多元化,作为村党组织负责人,您认为如何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和“一盘旗”思想,持续深化以自治、法治、德治、共治为一体的村域治理模式,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社会治理目标?
李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近年来,景阳村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引领、创新服务为重点、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思路,总结梳理了“”多元调解模式,即抓住党建引领“1”个核心点,将全村划分为“3”个大网格,通过“5”个度来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包括将心比心有温度、以法为尺有尺度、相互尊重有风度、多方联动有广度、层层剖析有进度,从而筑牢“乡村善治”一道防线。比如,在自治方面,我们成立村民议事会与“”多元调解模式相呼应,全方位、多维度调动各类力量参与乡村自治;在法治方面,搭建祖辈课堂、暑期活动等法治宣传平台,聘请律师顾问为村里调解提供蓝本,保障民生权益;在共治方面,将群团组织、三支队伍、乡贤能人、退役军人等纳入共治体系,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接下来,按照廊下镇打造“乡村形·都市芯”的上海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花果厨房、廊下飘香”的田园小镇目标愿景,景阳村也将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主动探索、妙招频出,走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听·党代表说》系列广播访谈通过“i金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