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本来就是过去艺人养家糊口的本事,相声从出现到现在,慢慢从下里巴人到了阳春白雪,又不得不回到最本初的下里巴人,换句话说这才是相声本来的面目,虽不至于白沙撒字,原地抠饼对面拿贼,但也得是好笑逗乐才是本源。
我一直觉得文哏这种形式,已经属于更高级的玩意,要比就是评剧和昆曲,可能比得不对,但都是戏曲,有的就草根,有的就高雅。
现今活跃在一线的 相声团体,德云社以及退出的那几位,北京的大逗嘻哈包袱铺,西安的青曲社相声新势力,从班主到主力几乎都是80后,天津的谦祥益西岸,基本上从班主到台柱子到底角儿都是80后。
而再往上,有名气的相声演员都是老一辈儿的了,这几年也去世了很多位,当年谦祥益举办的原生态相声,10位经历过撂地的老先生现在还剩3个。
也就是说,相声演员在60后70后这一段出现了断层,这恰恰说明了在90年代以及00年以后的几年,相声真的是不景气。
在60后和70后本应大展身手的年代,体制内大改革,很多转业的*人,单位食堂的厨子,领导的司机什么的纷纷被分配到地方的曲艺团,吹笛子唱戏全不会,只能找人写稿子,上台说相声(姜昆就是这么来的)。
周围全是水货的时候,愿意认真下功夫学本事的人约等于零。再也没有人愿意认真琢磨手眼身法步,没人去思考观众反应,大家都拿着稿子上台读就行。各地晚会,下乡慰问,铁路巡演,这些所谓相声演员不需要考虑卖票也有饭吃,熬到一定年龄就是老艺术家,然后相声就彻底断层。
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算不得好演员。体制内不靠卖票为生的相声演员就是因为一直没有经过市场检验,所以没人拿他们当明星。郭德纲也是先把自己演出门票卖的和歌星开演唱会一个价,然后才能在娱乐圈当大佬。
郭德纲说得没错,相声这行已经死了,不过这也是以旧时代的眼光来看的,如今张云雷的场子已经是全场荧光棒飞舞,连老郭都有点看不懂了,好在老郭也不排斥,只要不放松基本功的训练就好,将来的事,谁知道呢,至少我没见过哪个小品演员能像张云雷这样开专场,来的90%以上都是女粉的。
相声是否没落,就看观众,这是 的标准。郭起来前,我们老百姓真就不看相声了。以前春晚最期待的就是相声节目,后来看来看去没啥新意,老百姓自然就不看了,自然就没市场了。郭出来(逐渐火的那段),大伙儿一听就喜欢,就不一样,这是环境变了吗?不是,这里面人才是关键因素,仅就相声而言,人的主观因素大于环境的客观影响。
因为郭德纲,因为德云社,全国的相声演员才有了活下去的机会。捧郭德纲为相声的中兴之主,一点也不为过,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相声必定会死去,郭德纲之后如果没有一个重量级的出来续命,相声必死无疑。前面说了,人的因素大于环境。
郭德纲完全就是靠说相声起来的,现在在大部分人眼里郭德纲就是相声的权威,因为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火,带动了很多相声团体被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