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介绍 >> 正文 >> 正文

破锣嗓子说相声谁还爱听三位宝字辈相声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3/5/7

常言道:有相、有声,声相结合,谓之相声。相声演员对形象没有太高要求,只要脸上有买卖就能说相声。当然长得帅,相貌堂堂那是演员个人先天优势,像孙少林、李金斗、周炜,这样的演员让人看着赏心悦目,自然也就更有观众缘。可说到“声”就是个不可回避的硬伤了,毕竟听相声还是以听为主,演员嗓音条件不佳,说出话来听着压抑或是刺耳,的确很难让观众接受。

但天生嗓子不好的也说不了相声,所谓的“破锣嗓子”都是后天意外造成的。可能一般人认为,说相声的嗓子不行了,今后也就别想吃这碗开口饭了。其实不然,在个人艺术生涯中嗓子毁了,照样有成就一代相声名家的。比如今天聊的这三位宝字辈老先生,哪位都够得上大师级水准。

这第一位当属“小蘑菇”常宝堃。喜欢听传统相声的观众应该深有感触,常赵二人当年灌制的很多黑胶唱片里,能明显听出常宝堃声线沙哑。单听这嗓音加上老范儿的口风,还以为这二位得年过半百呢。事实上,当年小蘑菇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录唱片了。赵佩茹先生讲话,“这是卖好耗子药的嗓子啊。”就是这么个“破锣嗓子”,观众照样能为之狂热追捧。年少成名的常宝堃依旧光芒四射,势不可挡。

其实他小时候也是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稚嫩的童声,后来怎么成这样了?说到底,还是生活压力所迫。父亲常连安靠变戏法,说单口相声养活一大家子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无奈之下,只能狠心让长子常宝堃学艺养家。就这样,五岁的蘑菇开始跟着父亲撂地卖艺。这个年纪的孩子说话还不利索的大有人在,可为了吃饭,年幼的常宝堃不仅要说得清清楚楚,还得记下来、记准了每一句台词。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基本功训练,让他有了比同龄孩子更清楚的口齿,但也因为用嗓过度,长期声带充血,加上不懂得如何科学发声练声,久而久之就成这样了。即便如此,常宝堃的艺术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位大家就更熟悉了,谁啊?那必然是“相声仓库”王长友。王先生不光肚囊宽绰,年轻时的嗓音条件那也是出类拔萃。举个例子,莲花落是北京的民间曲种,放眼整个京城能驾驭莲花落各个行当的相声艺人仅有两位。其中就有后来变成“公鸭嗓”的王长友,当年他唱莲花落可是以音域宽、音色润、音准好而著称的。另外一位就是日后久占济南的孙少林。王先生的台风俊逸潇洒,论舞台形象的帅,丝毫不逊于侯宝林大师。出色的嗓音条件使柳活更是得心应手。

然而,声名鹊起后演出也日渐繁忙,因为嗓子没得到足够的休息和保护,人到中年的王长友一场大病过后突然失音。虽几经调养但始终未见起色,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就这么毁了。毕竟是正当年,往后的艺术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嗓子不行了,王长友改使文哏活,老观众一如既往的捧场。新观众乍一听这嗓音,听着难受,可用不了多一会儿,就能听进去,完全忘记了“公鸭嗓”的压抑感,这就是相声大师的与众不同之处。“麒派相声”的美誉,王长友当之无愧。

最后这位宝字辈的老先生可能不是被广泛公认的相声大师,但却让相声泰斗马三爷、相声大师侯宝林、单口大王刘宝瑞都交口称赞,这位就是天津的刘奎珍先生。刘先生早先也不是天生的哑嗓子,虽说没达到尖柳的水准,但说学逗唱并无偏颇,使起柳活来照样如鱼得水。和王长友一样,刘奎珍也是因为得了一场喉疾,嗓音失润,好在通过努力练习发声,病好之后总算能正常发音吐字了,却也落下个“云遮月”的嗓子。

从那以后,刘奎珍更多的还是以说单口相声为主,只要艺术水平还在,沙哑嗓也能拢粘儿。那时相声园子里都是计时收费,听一段给一段的钱。但凡看见刘奎珍上台,下面观众都没有起身离场的。哪怕错过了饭点,也得稳稳当当听他说完这段。

无论常宝堃、王长友还是刘奎珍,都经历了嗓音上的重大挫折,但丝毫没妨碍他们在相声表演上的艺术成就。说明什么道理?演员长得帅不帅,嗓音甜不甜只是舞台上的额外加分项,唯有炉火纯青的精湛表演才是永葆艺术生命力的秘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