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介绍 >> 正文 >> 正文

鲁迅的两首旧体诗,非常引人注目,最后一句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4/8/20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16/6169886.html
鲁迅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年轻时曾在东洋留学,在那些忧患相仍的岁月里,先生不仅重新认清了自己人生方向,而且结交了很多新朋友。鲁迅喜欢看书,还经常到上海的内山书店,与店主人内山完造天南海北地聊天。这期间鲁迅还通过内山先生,结识了一位新朋友森本清八,他是日本一家保险公司的主任。年7月21日,他们在一起闲聊,森本清八就提到了上海滩的歌女。这位日本朋友很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鲁迅先生有感于此,就写诗相赠,后来这两首诗一并收入了《集外集》。下面介绍鲁迅的两首旧体诗,非常引人注目,最后一句寓意深远。赠人二首(其一)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鲁迅先生平时总是忙忙碌碌,根本无暇去光顾那些娱乐场,这两首诗的取材非常特别,所以特别引人注目,也表明先生对此现象的重视。当时因为战争、灾荒或其他不幸原因,这些侍女和艺人流落到上海滩。虽然她们有一技之长,但依旧过着悲戚的生活,在她们的盛装歌舞背后,总有一些难以言说的辛酸。第一首诗先写一位“越女”,她平时明眸善睐、眼波流转,可是今日晨妆之后却心情郁闷,原来她想起家乡的亲人。“荇(xìng)”,是指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荇草浮动、荷风飘香,明月倒映水面,越女经常洗衣归来,就会与情郎相偎。先生用荇水荷风,指代越女的故乡,令人立即想到了生长在水乡的貌美如花的佳人。她们穿戴华美,装扮艳丽,可是内心却时常感到孤寂。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鲁迅先生虽然从不与其交往,却似乎非常了解她们的遭遇。“越女”在大庭广众之下唱着新词,细心的观众却会发现她们难展笑颜。越女的心中正惦记着她的家乡和亲人,早云如火、河水干涸,新词唱完、哀泣不止。情郎不知身在何处,如火的旱云正凶猛地扑向晴江。一个“扑”字,一语双关,既描写早云,也是暗喻越女冲天的怒气。赠人二首(其二)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再看第二首诗,“秦女”离乡背井,由秦中到江南卖唱。她端容凝思,理弦调音,弹起了玉筝。奏出的乐曲,随着轻拂的夜风,传送开去。由于发声清哀,四座听众的心弦也为之震越,似乎连梁上的积尘也在跃动。忽然间,音调转为激越,又嘎然而止,洁白的丝弦也崩断了,于是归于寂静。绕于耳际的余音,使人联想到什么呢?好象天空中显现出了一颗奔星,破空划过,发出了强劲有力的声音。鲁迅诗里的筝曲隐喻着革命,弦上大悲愤的音调,原是诗人借来预示大革命的象征。在《鲁迅日记》中,先生将“理玉筝”改作“弄玉筝”,“夜风轻”改作“夜风清”,“但见”也变为“独见”。虽然差别不是太大,却体现了诗人的严谨和专业。纵览鲁迅的这两首古体诗,语言朴实,却情景交融。第一首诗展现了歌女们表面的光鲜和内里的痛苦,其中的悖反,正体现了诗人仁爱慈悲的胸怀。第二首诗于无声处听惊雷,“奔星”二字,由潜而现,作者借形写声,好象天空中显现了破空划过、强劲有力的奔星。其音量之宏、音力之厚,远胜于筝音未绝之时。作者以此作为象征,预示着革命者的强大力量,即将汹涌喷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