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地望.mp:06来自九原发布九原地望秦九原郡治的九原城,原是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以后不久修建的军事重镇。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年),又改秦九原郡为五原郡,仍以九原城为郡治。东汉桓帝永寿(公元—年)末年,崔寔曾一度出任五原郡太守。履职后发现“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纺、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五原渐以植麻著称。直到建安二十年(公元年),汉“省云中、定襄、朔方、五原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以为新兴郡”,郡治九原。九原城作为赵、秦和两汉北疆边防重镇,前后达五百多年。此后很长时期,包头地区没有再设郡县,五原之名因其最早种植麻泉而为麻池取代。麻池古城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北控石门水(即昆都仑河),南临金津古渡口(今达拉特旗昭君坟附近)。昆都仑河,古时以石门水著称,是大青山和乌拉山的界河,河谷坦直,河水流量颇丰又常年不竭,便于车马通行。历史上著名的中道或稒阳道,指的就是昆都仑河谷。为了确保阴山南北通道的顺畅,河谷两端北设石门障(今固阳梅岭山古城),南设九原城(即麻池古城)。因此成为历史上沟通阴山南北的天然通道,而九原城地望即麻池古城。从汉代起,包头就有种麻的历史。千余年间,这种既能衣又能食的作物,不但温暖滋养了阴山脚下的百姓,还在近现代,催生了众多与民生相关的产业。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线收听来源:《包头文物考古文集》九原发布责任编辑:刘卜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