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市场 >> 正文 >> 正文

陈彦儒楼阁堂村是娘家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2/10/2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刚哥的“娘家”

哑巴阿婆是从海南过来的,一些村人说。另一些村人反驳说,哑巴阿婆从广西来的。

有人认为她来自越南,还有人说,看着哑巴阿婆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还养大了一个领养的女儿。

星期四,一年前顺利完成广东茂名楼阁堂村扶贫任务的陈学刚打来电话,约我聚聚,这是时隔7年之后我们再次碰头,一见面,他就聊起在楼阁堂村扶贫的故事。

“阿婆不会说话,也不认识字,她没有身份证,谁也说不清她从哪里来,临近古稀之年了,黑户享受不了社保待遇和扶贫*策。”学刚回忆了带着哑巴阿婆去办理身份证的经过,称这是扶贫4年生涯遇到的最棘手的事。

学刚是我认识了25年的同学。“日月如梭”虽说是个用俗的词汇,但是忙得团团转的我俩一晃眼,就从“奔四”时代跳跃到“奔五”的准备阶段。难得今日重逢,我真没想到一开场,哥俩的话题却是在哑巴阿婆的故事中拉开序幕。

“哑巴阿婆几十年来一直没解决身份证明的问题,为此我在大年初二驱车公里赶回茂名,拜访了从海南返乡过年的乡贤,委托他们到海南寻找阿婆的亲属,海南方面查询之后回复‘本地查无此人’。”怎么办呢?拖了几十年的问题,大家都说这是解决不了的难题,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吗?为人执著的学刚不信这个邪,于是找到了镇派出所户“讨要一个说法”。

学刚人称“刚哥”,邯郸人,他潇洒倜傥气宇不凡,不愧是来自成语之乡、“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的才子。打量着他略带着一丝疲惫的脸孔,我想起当年他入围珠海十大“ 外来工”候选,又想起当年他组织一帮男女同学在海畔赏月……遥想当年,是他在我的婚礼担任司仪,遥想当年他风度倾倒全城,曾在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中扮演主角。

学刚他们赶到派出所,户籍警得知来意,说无法解决。刚哥急了:“人家阿婆都快古稀之年了,我们不能让有缺陷的阿婆在生活中再有遗憾啊!”

的确,户籍的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难倒一大片,如果哑巴阿婆真的是从越南过来的人,还会涉及到国际贩卖人口等问题。学刚认真咨询了一些问题,思索每一个解决途径和方式。回到村里,他和村委会的同事持续走访十几户人家,征集人证后又到村委会盖章开证明、填表写申请。

“户籍警其实也是心系百姓的人。”学刚回顾着为哑巴阿婆解决户籍问题时说,“每到关键节点,这位兄弟就打电话提醒我下一步该去找谁,要办哪些事。”

“‘你带着他到镇上拍张照片’,到了办身份证的那一天,听到户籍警打的电话,我当时的那种感觉非常欣慰非常感动,就像户籍警帮自己的亲人解决了件大事。”刚哥娓娓道来。“我开着车载着阿婆到了镇里的照相馆,老板笑道:‘你怎么把哑巴拐骗出来了?’我问他认识阿婆吗?老板说:‘全镇谁不认识啊,可怜啊,连身份证也没有!’当他得知我为可怜的阿婆解决了户籍和身份证之后,死活都不肯收费用。”

解决哑巴阿婆几十年来遭遇到难题后,户籍警许伟祖还与学刚成为要好的朋友。他说:“我们都曾想过帮阿婆解决黑户问题,里面困难太多了,哎呀没想到你一个外来的扶贫干部,终于给大家解决了这个困扰了几十年的难题。”

学刚扶贫的村庄楼阁堂村,是广东省贫困村,这里村容村貌脏乱差,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还不足元。

据茂名电视台、《茂名日报》等媒体报道,学刚年到楼阁堂村扶贫,结合实际制定以“休闲农业、水利观光、生态旅游”三大板块为主的发展规划。年刚哥结束了扶贫工作任期,楼阁堂村在他的带领下,通过整合荒地、林地、田地、鱼塘等资源,建成好心公园、综合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乡村文化亭、阅览室、钓鱼台等休闲娱乐场合,村貌焕然一新。

刚哥还试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这两年来该村出现了一批先富带后富的“领头雁”。据年统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7万元,贫困户个人均增收元,户均增收多元。

名中带有“甜”字的戚亚甜说,自己大半辈子却是“苦”过来的。他曾在学刚等人鼓励下,鼓足勇气申请了3万元贫困户小额贷款,一边养鹅一边种果树,年家庭收入接近10万元,戚亚甜感慨万千说:“没想到有朝一日咱也脱了贫,以后不用过穷日子了。”

作为一个24小时都住在村里的帮扶干部,学刚驻村学会村内通行方言“黎话”,他筹资5万元为楼阁堂小学修建了图书馆,捐赠校服套,开办 家“楼阁讲堂”,还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新版乡规民约。

扶贫要扶智。他抽出周六时间,在小公园给孩子们补课。当时市里领导去邻镇上检查时,路过村内看见学生聚集上课。领导和随行停下车听了一会,又问孩子们会背什么古诗,孩子们纷纷举手,七嘴八舌背着名诗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昏”……一首首古诗在水面上回荡的时候,围观的官员们频频点头竖起大拇指。

扶贫任期结束,刚哥返珠后调任至湾仔码头工作。他离开楼台阁一年了,而村民们每当遇到喜事、开心事、悲伤的事,或不知所措的时候都会 时间打电话给刚哥。

学刚划了划手机屏幕,手机隔三岔五就有乡亲们的电话打进来。“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因为女儿病逝,非常伤心,我去见她时,她抱着我哭了半天,絮絮叨叨回忆女儿的一点一滴成长故事,我静静地听着,直到她沉沉地睡去,放下蚊帐,关上门离去。”

刚哥忘不了扶贫时期的春节,乡亲们每次都会提前十几天问他什么时候回城过年?他知道乡亲们的心思。于是对外宣称春节不回家了。大年三十凌晨五点,他背着行李悄悄来到停车的地方,还专门回望了一下村庄,四处黑灯瞎火才敢开车门。没想到他刚用遥控钥匙打开车门,秋兰姨穿着黑色的羽绒袄从车旁站了起来,脚下的蛇皮袋里两只鸡不停地挣扎着。为了这一刻,阿婆一连在院子里守了四个凌晨。“村民都很善良!”学刚充满感慨地说道,“你对他们好,他们一辈子都会记着。我后来转了两百元给妇女主任,让她买两百元东西送给阿婆。”

“村里的孩子每一次来电都会问我,什么时候还能回去看看他们。”学刚说四年日夜相处以来,村里的孩子也改变了很多,“以前孩子们都爱向外来人伸手要东西。如今,外来人拿财物给他们,他们都摆摆手,显得很懂礼仪和规矩。我最难忘的场景是:我在学校住的时候,每次我开车到学校下面的山路时,一到拐弯地方车灯先亮起,孩子们一看到就高喊‘老师返来了!’毫无顾忌地冲着车跑过来,然后又追着车往学校跑去,那种高兴的样子就像过年一样,又像看到远方归来的亲人。”

刚哥,刚哥和他的“娘家”楼阁堂村,刚哥和哑巴阿婆的故事,刚哥和孩子的情缘……啊,我为这个结识25年的学友自豪。

(请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