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热土》序言
和黄祖悦老师相识多年,我们曾经一起在市作协前主席郑万里先生的领导下,参与多次报告文学小组的创作活动。在中山,她除散文创作外,在报告文学方面,也凸显了不俗的创作才华。
作家黄祖悦
作为多年文友,读罢她洋洋二十万字短篇报告文学集《热土》,心底一阵感动。中山,是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历史及文化底蕴丰沃。在这片热土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平地起高楼,旖旎水乡一片芬芳。
黄老师在中山生活二十多年,早已把自己蓬勃的青春与全部的热忱融入了这片神圣的热土。我们从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她心底的滚烫,对这片土地的痴情。她娓娓讲述,这片沃土各路创业英才、时代弄潮儿的梦想与追求等。作者独特的眼光,求实的精神,真挚的情感,吟唱出了中山一曲时代颂歌,令人感动。
黄祖悦短篇报告文学集《热土》
《热土》分多辑进行了生动描写。文化圣土、法官风采、名企之歌、爱的承诺,每一部分,都管中窥犳,通过采写,表现出了中山人文的精神内核,凸显了中山人生活、创业及文化等不同的美丽“剪影”。“威力洗衣机”,是“敢为天下先”精神的体现;“中山温泉”、“华捷钢管”等则是改革开放中“摸着石头过河”的生动范例;担负广州“小蛮腰”、北京“鸟巢”灯光设计的“”灯都华艺”,则是“后来者居上”思想的一个有力例证……他们,璀璨了读者的眼光,启迪了我们的思域,丰富了中山创业、创新及文化发展内涵,生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美丽风景。
我们看到,作者在创作时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尝试。其散文化的叙事风格,描绘出一幅幅灵动的画面;小说化的笔墨,展示了一个个灵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深入地挖掘多个名企或单位及个人深处的典型人物故事。具体来说,在散文化的叙事风格方面,作者不是那种平淡的概括式的交代,而是用优美语言,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画面。如她在写中山一中迁址后的地理环境时,是这样写的:“享受着五桂山厚重的父爱,它依然没有脱离石岐妈妈长长的眷念。朝左,通向绿树掩映的兴中道;向右,与长长的起湾道紧紧相倚。那是石岐妈妈两条长长的手臂。长长的拥抱,深情的依靠,它也同样不负众望,用频频的捷报,回报给母亲以会心的微笑——”语言美,景象美,且有情调。
其次,作者小说化的笔墨,塑造出了真实、生动而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如她在写三乡的艺术团赴北京表演时现场感人的一幕:“此时,他的眼前,是一张张青春灵动的笑脸,清纯,精致,就像山花一样烂漫,就像山泉一样充满活力。然而,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的手,被一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东西刺痛了一下。他下意识地低头一看,确信自己握着的手,就是眼前这位皮肤细嫩、眼睛水灵灵的轮廓分明的漂亮女孩的手。他把这双手抬起来,拉近到眼前一看,手板不仅皮肤粗糙,而且一堆一堆厚厚的老茧,从手心到手指一条一条裂开的口。这哪是一双少女的手?分明是一双饱经风霜的老农的手啊!一瞬间,邱总监的表情变得异常复杂起来,他很难将握着的手和眼前的姑娘联系到一起。”类似的描写,在本集中随处可见。这些细节描写,不但需要采访者用心,还需要创作时的合理想象。这表现了一个报告文学作家较好的综合素质。
其三,与时代相契合的思想性。《热土》的文章,可以说都达到了文学与思想的融合。这里的人物,不仅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而且往往是业内的代表。比如,以“钟楼故事”凝聚新老一中人的王锡文;提出“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威力老总许继海;华艺“半部《论语》加算盘”的文叔;打赢“入世第一案”的缪怀兴;设计出判决书模板、无数倍提高办案效率的伍青花;提出老人的养护观念、开创护工考职称的明巴生院长;等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采写人物时,作者注意到了个体差异。比如同是人民法院的办案法官,陈炳红重在关爱未成年人,她内心的丰富,她的细腻,处处闪耀着母爱的光辉;而伍青花则是更多侧重她做事的干练上,对各类复杂案件的探索。人物的成功,可以给予人们多方思考与启迪。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充满了正能量,每一个人物都很有温度。作者把握了时代脉搏,她的采访,走进了人物的情感深处,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这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走上成功的“标识”。
中山,地处大湾区重要地理位置,曾经在全国及我省创造了多个第一,其区位及发展优势明显,具有更加美好的前景魅力。在报告文学题材挖掘和创作上,中山这片热土,为作家提供了不竭动能。我们相信,黄祖悦老师会在今后的创作上,为读者呈现更为广阔、美丽的文学景观。
》》》链接
——————
◆《热土》用生动可感的故事,散文化的语言,管中窥豹地描写出大湾区中山的不同生活画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个时代的风貌。
——王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家》编务总监,现任《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常务副社长)
◆作品从经济、文化、教育、法治等视角切入,用文学的感性与瑰丽倾情讲述中山故事,用情感、思维、美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新质和时代精神,丰富了中山的人文内涵和读者的历史认知。
作者文字灵动,或简洁干练,或行云流水,敏锐而勤奋地为动态中山保存一份城市的记忆,具有史诗的品格。
——曾平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特别奖、“中国好书”获得者)
◆我向来认为,文字是带情感的、带温度的、带色彩的、带思想的,《热土》较好地融合了这些元素。
——郑万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山日报社原总编,中山市作家协会原主席)
◆诗化的语言,散文的格调,小说的细节,影视剧的画面。是《热土》"百灵鸟"的主旋律!
一一杨秀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骏马奖”获得者)
(请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