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市场 >> 正文 >> 正文

中国广播受众之变迁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2/8/2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

自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至今,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走过了80多年。而在中国广播这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离不开两个字——受众,广播的出现带来了这个媒体的受众,科技的进步改变着受众的行为习惯,受众的变化也时刻推动着广播的发展。作为一个专注于广播媒体和广播市场将近三十年的研究者,我细细回味这些年来的广播受众的变迁,自然感触良多。从一档广播节目引发万人空巷,到今天广播融媒体转型的大潮,中国广播有过大起,也有过大落,而在这其中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因素,始终是“受众需求”的变化。受众收听喜好的改变、受众收听需求的增长,推动着中国广播不断革新、不断改变,也促使中国广播一步步适应着时代的变迁,在媒体变革的潮流中向前迈进。

而纵观中国广播受众的80多年,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关键词:听众、受众和用户。可以说,中国广播80多年的发展过程,也正是从过去的“听众时代”,到之后的“受众时代”,再衍变至时下的“用户时代”的变迁过程。

听众时代:从中国广播诞生到改革开放前

上世纪40-50年代,在那个生活物资都还十分紧缺的时候,广播是人们不可多得的信息获取途径。通过广播,人民群众听到了*的声音,了解各项*策的实施与意义,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只是那时候收音机是稀罕物,能够经常听广播的听众少之又少。

那时的电台数量不多,且只在固定的时段进行播送。革命战争时期,广播中播送的内容多为新闻与时事*策发布,而这些内容,成为了*与全国各地人民的沟通桥梁,大大鼓舞了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士气。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主旋律由革命转为建设,人们的心态逐渐从紧张中放松下来,广播内容也开始变得更为生动、更为多样化,大批 的广播文艺节目诞生,《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评书、广播剧、快板、曲艺等娱乐内容也时有播送,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调剂。

尤其在50年代中期,全国农村有线广播网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不少农村人在得知村里能搭上“大喇叭”后都非常高兴,自发的向施工线路上运送木杆、挖杆矿。“大喇叭”建好后,广播便成了全村人都爱听的重要信息来源与精神娱乐途径,从每天清晨的新闻联播,到休憩时的乐曲、相声,再到每日傍晚的天气预报,广播伴随着人们一天的劳作,拂去疲惫,送来振奋人心的声音力量。

“四大件”是20世纪60-70年代的一个流行词,指的是当时普通老百姓所希望拥有,也比较稀有的四件家庭 耐用消费品,而收音机正是这“四大件”之一。随着我国生产力逐渐提升,终于能够自行生产收音机,当时,一台“红星牌”或“红灯牌”收音机或许就是家里的宝贝,聆听那收音机中传出的广播声,成为一家人共同的爱好。

受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影响,这个时期的广播节目大多具有很强的红色教育性质,以传递*的声音与精神为主。直至70年代中后期开始解冻,文艺节目再次兴盛起来,汇集古今中外内容的广播小说、广播剧,是几代人的文学启蒙。广播作为那个年代普及率最广、接触率 的媒体,有着不可取代的媒体地位。听广播,或许已经成为了这几代人深入骨髓的习惯。尽管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有一个场景仍然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下午放学回到家,爷爷在巷子里编竹篾,旁边端放着一台他老人家至爱的收音机,爷爷边听广播边干活。我来不及放下书包,就坐在爷爷傍边听他叨叨,因为接下来就有我喜欢的少儿节目《小喇叭》。年12月,我有幸应邀参加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举办的庆祝《小喇叭》节目50周年晚会,在现场又听到了清脆而又熟悉的童声:“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似曾相识的脸孔,一种种耳熟能详的声音,深深地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直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人们的文化娱乐极为贫乏,能够收到的广播节目也很少,基本上是电台播什么节目人们就听什么。当时也不乏听众来信、打电话的方式与电台或播音员沟通,广播事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然而,从广播受众的角度,这是典型的听众时代——广播电台占据宣传传播高地,节目内容和形式单一;听众没有太多选择,广播是人们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认识世界的 途径。

听众时代的中国广播,很神圣,也很神秘;那个时代的广播听众,很狂热,也很忠诚!

受众时代: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期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开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电视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广播已不再是热门获取资讯的必需品,尤其赋闲家中的时候,“看电视”远比“听广播”更有吸引力。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最常接触的媒体类型逐渐从广播媒体转为电视媒体,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电视到达率已高达92.8%,广播到达率仅为46%,甚至不及报纸,只能屈居第三位。

另一方面,境外广播也吸引了不少听众的好奇心,大学生们流行起听着BBC学英语,东北地区可以接收到俄罗斯广播,南部广东、福建等地亦能接收到香港、台湾的广播,这些外来的“新鲜玩意儿”抢夺了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