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发展 >> 正文 >> 正文

吴从惠我从广东来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5/4/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名字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名字。有人甚至有很多名字。如乳名,别名,笔名,化名等。古代人还复杂些,除了名还有字,甚至有号。其实,名字就是个符号,像……一样,便于区别这人与那人。

但要说这符号一点意义也无那也不符合事实。

我出生的时候,后奶奶给我取名叫国流。我祖上三代单传,到我又是个头孙,个个高兴。后奶奶说,我家的孙孙今后要成为国家一流人才,遂取了这名。

奶奶是个文盲,爷爷也是文盲,怎么会有那么高的境界,取个那么高大上的名字?公社妇女主任陈兰那会驻我们生产队。陈兰的老公是公社书记,她个子不高,剪个包头,说话响亮高吭,像个男人婆。她就不信,草根阶级咋取这名?野心不小啊,还得了,不准取这个名字!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不准某人取名贵,那是小说情节,我这是真实历史。领导就是领导,水平就是高。现在看来,后奶奶取的名字就是假大空,放卫星,好在及时制止了,要不,今天我会羞愧死。还国家一流,中流都算不上,完全拖了国家的后腿!领导说了不行,我父亲就赶紧给我另取个名:从穗。“从”是吴氏排行,“穗”是广州简称,暗含我们老家是广东人。父亲读了小学,有点文化。母亲是文盲,还不随父亲取?这个名字到读书时被老师改了。“穗”去掉了禾字旁,说这简单好认好写,意义也好些,个个喜欢优惠实惠。我的名字就正式叫从惠了,上户口,办身份证都是这名,沿用至今再没变。不过,老家街坊邻居还是叫我囯流子,他们可不管这名字有啥不妥,也是叫顺了口。现在,只要听到有人叫我国流子的,我都格外亲切。我就明白,叫得出这名的,那可不是一般的熟人。

后来我读书了,慢慢地了解些历史。尤其是对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产生了兴趣。我开始只知道,我的爷爷是四个月大时父死随娘改嫁到田头坪的。老家是广东乐昌一个叫上旗头的穷小村庄。以后爷爷又到司背街,先跟人做香烛、布料小生意,后又自己独立做,并在此落下根。

爷爷因吃多了残馊的腐败食物,得了癌。动手术锯掉了右手拇指,扩散,再锯掉右手臂,又扩散到全身,不到六十岁离世了。死后,又葬回到出生村庄的后山上。

这个村庄是清末先祖从黄圃迁来的。据说是讨米叫花过来的,是南岭分水岭丫杈岭脚下的一条山沟。到清末才有了几十户人家,宣统年间才建了个简陋低矮的祠堂。

那老家又从哪来的呢?

近来翻族谱,才知道,我的族人原来从江西过来,更早的族人是唐末的史学家吴競,汉代长沙王吴芮,再上溯,就到了被越王句践灭掉的吴王夫差了。

历史很久远,族人很繁盛。但明清几百年来出的名人文人却很少。有记载的就是南宋末年江西德化令吴箎及永新主薄吴皙父子,此后,再无人取得功名。

清末修的族谱对清以后的记载稍详,对远古历史就很简略,甚至错讹很多。毕竟过去有文化的人少,印刷事业也不发达,又历经战乱、运动,保管也相当不易。但有一条,对慎终追远的理念是牢固的。坚定奉行一种家族核心价值观。从姓氏排行诗中可见一端。“学优登仕宦,冠职从政新。圣朝立忠孝,禄位荣贤臣”。祖宗通过取名,教导子孙,要崇尚读书仕进的道路,从政要创新,做贤人,抱定对国尽忠对家尽孝观念。我终于找到了我名字中“从”字的来源。

家乡人都传说,我爷爷的葬地有文脉。以后我们这支就出了好几个大学生。这个没啥科学道理。不过,他们要这么说也堵不住他们的嘴。

这样看来,名字也不光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包涵了世人的价值取向,融入了传统文化,甚至记载了一些历史信息。简单的名字,细究起来学问大得很,不简单呢。

作者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高中语文教师,部队干部。年元月,任职郴州市社科联。在各级媒体发表通讯、散文、小说、诗若干。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次则打赏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