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在线收听语音版
为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精神,充分发挥思*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中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展开了学校思*课八大“创优”行动。八大行动包括:
1、启动“百名书记开讲思*第一课”活动
健全市-镇两级**主要负责同志讲思*课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讲思*课的常态机制。以“礼赞百年*史思*筑梦新篇”为主题,市委书记带头为高校师生讲思*课为引领,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到中小学校讲思*课,学校*组织书记(校长)上好思*第一课,强化主题班(团队)会课思想*治教育功能。
2、举办“百场模范人物讲思*大课”
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构建“大思*”工作格局。坚持开门办思*课,邀请优秀*员、中山“中山好人”、“中山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四最青年”、“抗疫先进个人”等各行业先进模范,走上思*讲台,为师生讲述爱国报国故事、为民务实担当故事、廉洁诚信故事、创新创业故事、教书育人故事、青春奋斗故事,用鲜活的人和事来感染学生。
3、遴选“百个优秀思*课课例”
推进思*课教学改革,面向全市遴选推荐一批优秀课例和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巡礼活动,把好经验好做法“送上门”。鼓励各高校、各镇(街)对遴选出教学方法新、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思*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予以立项资助。
4、开设“百节思*实践教学创新课”
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化、体系化、信息化建设,打造融理论讲授、参观体验、现场教学、动手实践、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思*实践教学创新课。各高校可组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各中小学用好杨殷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重要红色场馆资源,通过祭扫烈士陵墓、瞻仰革命遗迹、参观*史主题展览等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加强资源整合,打造一批具有中山特色的思*课大中小实训基地。
5、打造“同备一堂课”互动平台
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大中小学思*课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深入开展集体备课。鼓励市内高校与中小学开展结对交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结合*史学习教育,分别召开市、镇(街)思*课教研中心组会议和集体备课会议,精心打磨*史思*“金课”,形成各学段相衔接的思*课集体备课平台。举办“百人讲*课”集体备课及宣讲活动,讲好*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6、打造“同上一堂课”品牌活动
举办中山市“同上一堂*史课”大中小学思*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高校思*课着重深化以*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小学广泛开展“*旗飘飘”主题班会课教学。结合“典礼育人”,在开学、毕业、升旗等重要节点,组织师生共上“*史大课”。
7、举办“寻找我身边的思*好教师”活动
完善思*课教师激励评价机制。树立标杆、激励先进,开展“寻找我身边的思*好教师”系列活动。建立符合大中小学思*课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体系,健全思*课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办法和标准。推动建设一批市级学校“思*课名师工作室”。
8、打造“思*大中小一体化”共同体
打通思*教育学段边界和壁垒,推动大中小学思*教育互惠融通、开放融入、创新融合,镇区试点、对接高校,建立大中小学思*教育联盟。建立思*教师共同体,选派一批高水平的思*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到相对薄弱的学校思*课教学部门开展区域交流指导。构建思*“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市-镇(街)两级思*网,分级遴选数位高水平思*课专家,以包课包片包校等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集体备课机制。开展全市教研组和中心组调研工作,确定各镇(街)、各学校思*学科负责人,形成跨地区、跨学校的思*教师共同体。
本文来自中山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作者/来源: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