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资源 >> 正文 >> 正文

理想VS现实还是洗洗睡吧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2/10/22

第3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听着很热血,但现实中多少人 还是选择洗洗睡吧。

“人一出生,人生的剧本就已经写好了。”

这是爷爷告诉我的,也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

从小到大不乏热血动漫、励志电影、鸡汤文学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天命,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不认命一切皆有可能.....

曾经的曾经这些温馨治愈、鼓舞人心的话不断激励着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自己走出社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就会慢慢觉得人生更像是早已写好的程序或者说既定的剧本。

(一)

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

说来还挺奇妙。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大学期间几乎都要用普通话来交流,对我来说还挺不习惯的。偶尔想要解解乡愁,我就会上网搜粤语评书来听,像是什么《卫斯理系列》、《*吹灯》、《 家丁》、《聊斋》的经典书籍我全部都听了个遍。

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还陆续接触了一些有趣的粤语电台节目。那时候对广播题材和网络环境没有太多的限制,我好奇心又重,便听了不少有关于真实灵异事件、都市传说、外星文明的内容。

这类型的节目大都喜欢请“师傅”去做嘉宾,他们各有所长,精通八字、紫微斗数、梅花易数、星相学、占卜术等各种神奇的技能;通过寥寥几句交流对话,便能算出连线观众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出对方的人生经历以及推测出未来运势。

虽然起初我是抱着猎奇心态去听的,也没有深究个中的真实性,不过涉猎多了就不自觉地开始思考——

如果根据出生年月、出生地、家庭环境、星座生肖这些基础信息,真的可以准确算出自己的未来走向和关键拐点;那是不是意味着,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会按照既定的轨迹走完这一生?

(二)

当时我也就这么一想,没太在意。

直到后来再次在好奇心的趋势下,买了几本节目推荐的书来看,埋在心底的想法才再次被翻出。

还记得文章里面提到的《灵*的旅程》吗,那是我在听一集讲述催眠回溯的节目时主持人提到的书籍。书名看起来挺玄乎,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比较抽象,比如活着为什么那么痛苦,死后真的有 和地狱吗,心想事成到底有多难......

不过看完之后,我似乎不能仅仅以猎奇的心态来看待它了。

这本书里面的例证并不是虚无缥缈神神**的事情,而是一个个真实的催眠案例。作者麦克纽顿先生是心理谘商博士和催眠治疗师,他根据自己数十年的催眠经验,参考上千个当事人的催眠过程,总结出了一个“永恒灵*”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轮回。

轮回转世,谁都不陌生。但给我冲击 的是,所有当事人被催眠到最深层次时都表达了几乎相同的观点:

人在投胎转世之前,就已经选好了自己下一世出生的家庭、未来的伴侣和朋友,甚至是即将遭遇的磨难。

这和我以往的认知截然不同,而且听着也不合理。如果人生可以选择,谁会想过穷苦生活,谁又愿意遭遇病痛折磨和劫难?

被催眠者并不这么认为。

案例二十六的当事人告诉麦克纽顿,为了能让自己集中于智力发展,倾听心灵的声音,她在其中一世选择了成为双脚残疾的女人艾许丽,给自己更多的时间读书和写作。同时她还挑选了一个健全的家庭,希望自己能在父母的照顾和爱护下专注学术发展。

虽然艾许丽五岁就在事故中失去双腿,往后一辈子只能躺在床上,还时不时被疼痛折磨,但她说,自己一点也不后悔。

“最痛苦的时候,我从心灵获得力量,研究出能够控制疼痛的技巧。我还给许多不快乐的人写信,成为了懂得倾听和思考的好老师。不能走路的一生,反而让我得到更多。”

“而且在蓝司(公元八百年前他是名为蓝司的北欧海盗)那一世,我有极棒的身体,已经感受过所有 的感官体验了......”

说实话当时读到这里还挺治愈的。

倘若按照书本的思路,我们把人生看作无数次轮回的其中一环,出生为人只为体验自己提前选择好的剧本,会不会没有那么多的痛苦和纠结,悲伤与哀怨。

“因为灵*规划的人生很极端时,总会有相对的选择来抵消这种情况。就像印度教信徒相信的,一个有钱的男人迟早会成为乞丐,不然灵*无法充分发展”。

成长在条件不好的家庭、遭遇意想不到的磨难不是上天对你不公,而是你已经享受够了,这一世想要体验不同的生活,完成更高级的自我修行。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我都懂。但是不管轮回存不存在,这种被提早决定好的人生,命运天注定的感觉,还挺让人丧气的。

如果我偏不甘于命运呢,能不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三)

好像挺难。

不是我迷信或者悲观啊,会有这种想法,多多少少还和大学的专业课有关。

大二那一年我上了心理学课,学到精神分析理论时,它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说过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的人生剧本早在童年就已经写好了,如果没有察觉,余生不过是强迫性重复。肯定会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忠于父母,忠于家庭,忠于自己的痛苦而无法自拔,越陷越深......”

弗洛伊德这里说的是剧本由童年决定,大概就是“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生”的意思。不过仔细想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似乎很多东西确实注定好了。

不管是父母遗传给我们的基因,还是成长的环境都无法改变,这些潜移默化地限制了我们的能力,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性格影响着我们的选择,选择同时决定人的命运。

每一环扣都起来,似乎已经把我们的人生框在了确定的剧本里面。

但弗洛伊德说的是没有察觉,那要是能察觉而且成功摆脱呢,命运会不会重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当时的我没有找到答案,但能感觉到自己已经困在了强迫性重复的陷阱里,做着自己讨厌的事情。比如像父母一样用吵架的方式沟通,即便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但下一次再遇到冲突,我还是会不自觉地和他们吵起来,不知不觉陷在无止境的死循环里......

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无法给出答案,但奇妙的是,后来竟然在大三的量子力学课上,找到了另外的解读方式——

不管怎么样,未来都是由过去决定的,世上没有自由意志。我们自以为自己的决定,其实也是被过去的时间和客观物理规律决定的。

这是爱因斯坦的观点。听起来可能很玄乎,但是弄明白之后会发现,其实和上面说的一样,将所有东西环环相扣起来,我们便会框在遵循物理规律的“运动轨迹”里面,随时间向前。

像是做物理题,只要知道基本数据就能计算出小球掉到地上需要花费的时间,它掉落过程的轨迹。计算公式和模型再庞大一点,我们还可以知道过去上千年地球的气候变化,甚至推算出未来上万年哪一天会出现月食,太阳什么时候停止燃烧......

至于我们人类说白了就是一堆细胞的组合体,细胞由原子和分子构成,原子和分子又符合着牛顿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那是不是意味着,如果能够知晓一个人所有原子某一时刻的性质,就能计算出每个原子、每个分子未来的运动轨迹,从而演绎出他整个人接下来的所有行为?

反过来看,我们每一个行为其实都是被决定好的,自主选择、自由意志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是错觉。世上没有所谓的逆天改命,一切都是命运。

(四)

不知道我有没有给自己安排逆天改命的剧本。

但有了这些经历,“人生的剧本早已确定好”,在我心中的感触变得越来越强烈。

有时候会想,自己一直纠结在这些问题上,会不会也是一种命中注定呢,我感觉背后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推着自己去思考和研究。

就在大四寒假留在学校做毕业论文实验的时候,我无意中在油管又看到了相关的内容,一部颇为现(can)实(ku)的现象级纪录片,《穷富翁大作战》。

那好像是年的节目了,但是我几年前乃至现在看,依旧会有不一样的感慨。

节目里邀请各行精英或是家庭优渥的小姐少爷,去体验贫苦生活,带来的强烈对比和前后变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有斗志,弱者也可以变成强者。即便只是清洁工,亦会有出头之日。

这是香港“裤王二代”田北辰在参加节目前说的话,但体验了两天的扫街和笼屋生活之后,他再也没有提起斗志二字。

“很奇怪,我这两天脑子里只是在考虑吃东西的问题。完全没有了期盼,甚至什么都不想想,努力工作只是希望能吃一顿好的。”

很多参加节目的嘉宾,像田北辰一样还没开始体验前,都立下了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境遇的豪言。但当他们住过板间屋,露宿在街头,尝试拿着50块照顾全家人一天饮食之后,我从他们脸上看到只有疲惫和无奈。

看不到方向和前途,没有心思计划未来,还有跨代贫穷是他们体验过后的普遍感想。

跨国公司亚太主席的掌上明珠JuJu在体验期间试图帮助借宿家庭的孩子信誓补习功课,但她努力了一个小时,只能勉强教会他三个单词,you,we,they。

“我一直以为家境不太好的孩子知道自己没有其他小朋友幸福,就会更加努力。但现在发现并非如此,在这种环境下,会有很多的诱因让他们无法专心学习。”

这些诱因是什么?或许是连正式书桌都没有的家,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亦或是无法支撑孩子上学费用的家底。

犹记得,第二季有一集《穷学生富学生》里面两个小学生之间鲜明对比。

Tiffany从小学习芭蕾、唱歌,假期和父母坐飞机都各地游玩;但她们寄宿家庭的女孩海萍上艺术课也要权衡再三,别说是飞机,连地铁都不会坐。

当节目组问她们有什么梦想的时候,Tiffany说,我喜欢写作,我要写书;而海萍则说,我要做医生,因为医生赚钱多,还可以治好别人的病。

节目组问海萍,你觉得家里可以支撑你完成梦想吗?

她期盼的眼神似乎暗了暗,眼珠转动几下后,对着镜头笑笑:“应该不能......”

(五)

可能这些是极端的案例。

生活总会有逆袭,只要肯努力,迟早能改变现在的境遇,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就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纪录片《人生七年》里面不也有一位出生在社会底层 成功逆袭的孩子吗。但是纪录片里面,其他家境不好的小孩 绝大部分还是会走上父母的老路,他们的人生似乎在相似的轨道上徘徊,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那时候是大四的我没有那么悲观,还是会对未来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多多少少抱有希望,当然现在也是。

不过此刻回头看看,身边曾经和自己一样不甘于被家人强制选择专业的朋友,似乎已经在时间的流淌中接受了现实,成为了父母想要的样子。

而常常把辞职,跳槽,体验不同生活,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挂在嘴边的朋友,过了一年、两年,甚至是四五年之后,依旧在原来的工作里忙碌着,做着相似的工作,抱怨着差不多的话。

其实生活中能够激起我们斗志,让我们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情的东西有很多,可能是一部电影、一句话、一个短视频,或是一篇文章......

但感动完之后,晚上好不容易回到自己的小窝,看着不知道多久没翻开的书,付费之后没打开过几回的英语学习计划,健身教练催你去上课的信息, 有多少人选择告诉自己。

“算了,还是洗洗睡吧”。

生活还会继续,按着差不多的轨迹继续着。

越是这种时候,心底的声音就越强烈,我希望改变,希望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

(六)

那天爷爷 说的话,“剧本是写好了,但你不知道内容,而且 怎么演绎还得靠自己”,似乎给了我新的突破口。

第二天大早我便迫不及待的坐到民宿门外,等着老爷爷的出现。

“老爷爷,你昨天说剧本的内容我们不知道,怎么演绎还得靠自己,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变剧本,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闻言老爷爷停顿片刻之后,抬手指了指前面的路,才开口道。

“你可以将人生想象成一条公路,而你是行驶在上面的车子。公路早就建好了,通往哪里不会改变,沿途的风景也已经固定,我们会按照原定的路线走完这一生。”

“那我要是偏离路线,自己开辟另一条路呢?”

“公路两旁全都是荆棘”。

爷爷没有急着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

“偏离轨道就像是进入未知的丛林,想要开辟自己的道路很难,沿途的荆棘很快就会吓退大部分人,真正能够找到新方向的少之又少,很多人不知不觉就会回到原来通畅的马路。”

“那坚持下来的人呢?”

“有很多东西不能强求,即便坚持下来,也有可能陷在荆棘林里,长久的迷失方向。好比运动天赋,是我们出生的时候基因决定的,如果你没有爆发力和骨骼强度方面的基因优势,即便后天再怎么努力,也拿不到奥运 。这种努力是盲目而无用的,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痛苦。”

“就没有能够找到出路的吗?”

“有,但是少之又少,真正坚持下来并且知道方向的人,有机会找到新的公路,或者遇见鲜为人知的桃花源。不过这过程有长有短,有人年轻的时候就能达到,有人临近*门关才能实现,也有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道路上。”

“找到新的公路,我懂,但桃花源是什么意思?”

“心。”

“心?什么心?”

“你以后会慢慢知道的。”

对于老爷爷模棱两可的话,我也不急着追问,之前两次相处下来,多少也摸到爷爷的脾性,如果他想说,自然就会说。略微思考了半晌,我想到了一个可能有点神神**的问题。

“如果我们借助一些玄学方面的力量,提早知道剧本怎么写,预知到未来,是不是能缩短到达的时间?”

对于我的问题,老爷爷并不觉得惊讶,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有些事情知道了也改变不了,能改变的迟早会改变。”

“怎么会?知道了,不就能提前预防和规避吗?”

闻言爷爷朝你摇了摇头,“有时候知道了反而不好。等下次吧,我给你讲几个故事......”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