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相声是两个人说,分逗哏和捧哏,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历来有三分逗七分捧的说法,证明捧哏的重要性。当然在相声中过分强调哪一方的作用都是有问题的,捧逗平衡才是 的。
相对逗哏来说,捧哏的风格会更多一点。逗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逗笑观众,就是不断砸挂抖包袱;而捧哏则要根据逗哏的情况来配合,在配合中既要保证演出效果,又要适应逗哏,这样的过程就形成了多种捧哏的风格。
在德云社大家公认的 的捧哏是于谦,这一点没有人会有反对意见。于谦的优点就在于攻守平衡,和郭德纲相得益彰,而且经常会有神来之笔。
有的观众会有一种好奇的想法,于谦有没有想过去捧哏?如果去捧哏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这个想法被岳云鹏在一次综艺节目中替观众提了出来。岳云鹏问于谦会逗哏吗?郭德纲说逗过一次,于谦立即说出当时感受。
当时岳云鹏问于谦,于老师为什么喜欢捧哏?您会逗哏吗?听了这个提问后于谦和郭德纲同时大笑,尤其郭德纲笑得直拍桌子,紧接着直接爆料,说于老师在德云社十周年演出上逗过一会哏,当时他和于谦换了位置,两个人表演了《福寿全》,当时的状况是两个人没难受死。
这是郭德纲对于这次互换捧逗的感受,那么于谦对这次逗哏的经历,和郭德纲的感受一样吗?还有他是怎么回答岳云鹏提问的?
于谦当时说自己也别扭,这么多年下来,没在逗哏下过多少功夫,站在那边也别扭,也难受,自己也发挥不出来自己的特长。
于谦的话道出了捧哏和逗哏的分工问题,这就叫术业有专攻。用郭德纲的话就是于老师站在桌子里面谁也打不过他,要是站在外面,就谁都能打死他。
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初郭德纲在最早学相声的时候,也是从捧哏开始的。所以说才华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认知和规划,认知是认知到优缺点,规划是按照情况规划发展方向。
这就又牵扯到相声的师承问题,师傅真的对每一位相声演员都很重要,师傅对徒弟正确的认知和规划真的会让徒弟受益终生的。
所以相声发展到如今的时代,依然不能完全用学校教学的方式来完全代替师承。因为不是大班授课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和细节,包括长时间的跟踪,是演员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这些只能是靠师傅来把控和完成。
虽然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但是好的师傅绝不是收了徒弟就什么都不管了,而是真的要帮徒弟认知和规划。而且这种认知和规划 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随着徒弟发展阶段不断校正和调整的。
于谦也好,郭德纲也好,当然也包括岳云鹏,他们都有一个好的师傅,都非常负责,都珍惜和徒弟之间的缘分,都希望徒弟能有所成就,也都尽自己所能帮助徒弟。
于谦逗哏的这次经历并不愉快,和郭德纲两个人互换的结果也是让两个人都感到别扭。事实证明于谦还是最适合捧哏,德云社 捧哏的位置还是非他莫属。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