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猎项目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鹰猎是新乡市一项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手工技艺,据其周边地区发掘的商代玉鸮和鸮卣来推断,新乡市有鹰猎的历史至少源于商代,距今有多年。
新乡市位于豫北地区,北部的太行山区,森林茂密,其上空自古就是全球候鸟迁徙的8条路线之一,为“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包括苍鹰、猫头鹰、日本松雀鹰、鹞鹰、普通(kuang)、灰面、鹊、毛脚、猎隼(俗名叫兔虎)、游隼、阿穆尔隼、红隼、猴面鹞、雕鸮、林雕等猛禽在内的大量候鸟在迁徙途中落脚于此,为鹰猎在新乡市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鹰猎文化表现形式的动态过程
鹰猎可分为捕鹰(拉鹰)、驯鹰、鹰猎、放鹰四个步骤。
捕鹰(拉鹰)
捕鹰是驯鹰环节中的第一步,每年的9月~11月,第二年的2月~3月是捕鹰的最佳时间,这两个时间段分别是鹰隼南迁和北返的迁徙期。
在这两个时间段内,驯鹰人就会在鹰经常栖息的山坡、林间、水面较大的河边用拉网法、成网法、拍网法、套鹰法等方法设网捕鹰。捕隼不能在林间设网,因为隼自身的生活习性以及生理状况,不适合在林间捕猎。
▲捕鹰(拉鹰)驯鹰
驯鹰指的是驯鹰人将捕捉到的苍鹰、隼等猛禽经过一系列复杂、艰难的驯化,让其成为人类捕猎工具的过程。它分为开食儿、过杠儿、闯脸儿和叫远儿。
▲驯鹰开食儿
开食儿就是驯鹰人逗哄加上肉食的引诱,让鹰在驯鹰人的手臂上吃食儿的方法,这是驯鹰最困难的一步。这与别的地方的熬鹰方法不同,外地熬鹰一般是让鹰几天几夜不睡觉,这对鹰身体的伤害太大,不具有科学性。
▲开食儿过杠儿
开食儿的第二天就要让鹰隼过杠儿,也就是让鹰在驯鹰人的哄逗加上肉食的引诱下,从鹰杠上飞到人的手臂上吃食儿过程。过杠儿的距离一天比一天远,该过程一般需要2~3天,且驯鹰人要使用鹰拌,防止没有驯成的鹰隼飞走。
▲过杠儿闯脸儿
完成好开食儿、过杠儿后,驯鹰人就要驾鹰隼外出到人多的地方去。刚开始鹰隼一看到人群就乱飞,随着时间的推移,鹰隼对人的恐惧感逐渐减退,直至熟视无睹。
▲闯脸儿叫远儿
完成好开食儿、过杠儿、闯脸儿环节后,驯鹰人开始训练鹰的叫远。
首先选择一个宽阔的场地,准备一根长约50~80米的绳子和一个同鹰拌相连的小铁环。
然后将绳子的一段拴在树上,另一端由驯鹰人拿着。
▲叫远儿隼类的叫远儿训练同鹰类的不同,不用小铁环。
以上环节准备好后,驯鹰人将绳穿过小铁环,由近到远一步步喊鹰,使鹰能够按照驯鹰人想法落到驯鹰人手臂的过程。
驯鹰人选择一片宽阔的场地,准备一根长约50~80米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拴在树上,另一端拴到鹰拌上。由近及远呼叫隼的名字,使其落到驯鹰人的手臂上。
盘飞
隼类训练除了叫远儿与驯鹰不同外,还多了一个盘飞训练环节。
驯鹰人臂架猎隼站在远处,另一位驯鹰人用2~3米长的绳拴住死鸽子作为诱饵等猎隼来捕猎,并让其抓不到猎物。猎隼抓不到猎物后就会向上攀升到天空,到了一定高度后即向下俯冲,大有捕不到猎物誓不罢休之势,如此反复多次,这一过程即为盘飞训练。
经过几天的训练后,猎隼训练即告成功。
鹰猎
鹰猎一般在秋冬时节进行。驯鹰人架鹰隼到野兔、野鸡出没的地方,通过用棍子打草轰出猎物的方法,将鹰隼放飞,捕获猎物,通常十拿九稳。
▲鹰猎放鹰
放鹰,依照祖训,秋天捕捉的猎鹰,到次年的2、3月份,或者在春节前都必须要被放归山林。
这时的鹰隼身体健康,鹰隼可以去自然环境中繁衍后代。这是一种传统文化,同时又保护了鹰隼。
千百年来,新乡市的民间一直有鹰猎传承,它深藏于民间,同当地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放鹰全国其它地域一般采用不让鹰隼吃食儿、不让鹰睡觉的熬鹰方法,使鹰听命于驯鹰人的指令,其方法过于简单、残忍、不人道,且对所驯鹰的身体非常不利。
新乡驯鹰的方法很人性化,通过开食儿的方法直接使鹰隼依附于驯鹰人,并能很快进入过杠儿训练环节,同时新乡除了能够驯鹰外,还可以训练隼,并且训练方法独有。
鹰猎是我劳动人民适应环境、利用自然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
鹰猎的存续与传承状况
驯鹰、驯隼需要极大耐心和精力,很少有人愿意学。
鹰、隼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要想驯养一只鹰,要到乡派出所登记,领取了由林业派出所发放的许可证后才能养鹰,手续较为繁琐,降低了一些人驯鹰的积极性。
养一只鹰、隼每年要花费二、三千元,驯好后还要放飞到大自然中,好多人认为得不偿失。现今,鹰猎已经不是人们生存的必需生存方式,参与人数较过去锐减。
鹰猎保护计划
通过搜集、整理、编写驯鹰资料,保护野生鹰隼,保护野生鹰隼所栖息的生存环境,保护和培养鹰猎技艺传承人,开展鹰隼人工繁育等方式使传统的鹰猎技艺得到较好地传承和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