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介绍 >> 正文 >> 正文

宁庄往事二评书小说连环画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2/8/8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71230/5970339.html

我十几岁的时候,正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早在几年前,即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已经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二年农民就实现了增产增收,终于再也不用外出逃荒,在家就能吃饱饭了,凤阳人真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尝试。后几年,凤阳县小岗村的这一成功经验,在以万里为代表的安徽省委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的支持下,逐渐地推广到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我所在的怀宁县,八十年代初期,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说实行承包制后,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由于当时土地肥力不足,农民又无多少余钱买肥料,因此,粮食的亩产量并不是很高,除了交给国家公粮后,剩下的部分也只够一家人全年的口粮,并无多少剩余。

我的家乡新安村宁庄组,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大部分人都呆在家里种田,靠天吃饭,很少有出门打工的。那时多数人家的副业,是养一两头猪或十几、几十只鸡鸭之类的。卖出后,得一点小钱,以贴补家用。因此,大部分人家的日子过得都很紧巴巴的。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孩子,虽然正处在贪玩的年纪,但农忙时都要到田地里参加劳动,或下田插秧,或到地里种菜、种麦。等到稻麦成熟时,还要到田地里帮着家人收割庄稼,日子过得异常的辛苦。

不过,那时村庄里,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文娱活动,使得我们能在困难的环境中,获得一些精神上的乐趣。我记得,那时我们最开心的莫过于在劳动之余听上一段单田芳或刘兰芳的评书,尤其是单田芳,真是天才的说书人。说起书来,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极富艺术感染力。单田芳说过很多评书,每一部我都听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尤其是他评说的《明英烈》、《说岳全传》、《三侠五义》和《白眉大侠》,听起来让人荡气回肠,豪情顿生。那时候,庄子上大多数人家条件都不好,自然不会花钱买收音机。我家自然更是买不起,于是我天天跑到凌云家去听评书。凌云的父亲永炉小爹在村里任会计,每个月都有工资,尽管很少,但比庄上其家人家的条件还是要好一点。加上永炉小爹、凌云和凌云的哥哥小旵爷也都喜欢听评书,于是,永炉小爹率先买来了收音机。这是整个村庄的 台收音机,很是珍贵呢。于是我每天中午十二点,正当单田芳评书开始的时刻,就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准时跑到凌云家去听评书,风雨无阻。后来,过了几年,庄上各家的条件开始变好,买收音机的逐渐多了。我父亲因为喜欢听*梅戏,也买来一台,我于是得以更方便的听评书了。有时,在田间劳作时,我们也会带上收音机。累了,就坐到田埂上歇一会,听上一段*梅戏或一段评书,陶醉于吴琼、马兰悠扬宛转的唱腔,留连于岳鹏举率师北伐的壮志与豪情,一时间,疲劳顿消,身心俱悦。

评书

除了听收音机上的评书,我们还有幸听到了现实中的现场说书。那时,隔壁的村庄周庄正好有一位说书人,原是外地人,年轻时凭借着能说一口好书的技艺,走南闯北,行艺江湖。后来被周庄的一户人家看中,遂入赘做了上门女婿。他“唱”得一口好书,之所以是“唱”,是因为他和单田芳的说书风格不一样。单田芳是以说为主,而他是以唱为主,就是把评书上的内容,一句一句地唱说出来。他中气十足,嗓音浑厚,独具特色,又极富磁性。说书的时候,总是一边唱,一边敲打檀板或锣鼓伴奏。因此往往一开场,就能引人入胜。周边的十几个村庄,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欢听他说书。但凡哪家有了喜事,或新婚大喜,或新屋落成,或金榜题名,往往会请他去说上几天书。这几天,也就成了我们周围十几个村庄难得的“文化盛宴”了。一到他要说书的时候,我总是约上传江、传苗或其他的伙伴,早早地赶到现场,坐到最前面的凳子上,焦急地等待着他登台开场。不一时,一屋子坐满了满满当当的人群。等到他正式落坐椅上,打开檀板,开口说书,全场的人都为之停止喧嚣,屏住呼吸,单听着他金口一开,娓娓道来。每当他讲到精彩之处,全场掌声雷动,为之欢腾,真有如后来的那些大牌明星登台表演呢。

除了听评书,那时,我们还有一大乐趣:就是看武侠小说或连环画书。传江最喜欢武侠小说了,家里有很多这样的书籍,诸如金庸的《鹿鼎记》、《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等等,不一而足,不知道他从哪里借来这么多。我其时正做着侠客梦,梦想着有一天也能仗剑走天涯,自然对武侠小说很是着迷,遂常常去他那里看小说或借回家看。有时候,我们也会谈起小说里的情节,一讲起来,我们就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仿佛自己就是武林大侠呢。我最喜欢看的是《射雕英雄传》和《多情剑客无情剑》,看了足足三四遍,看着看着,就为郭靖、李寻欢的侠肝义胆感动得不行,竟至时哭时笑,仿佛着魔了一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射雕英雄传

连环画书,俗称“小人书”,也很好看。书确实很小,只有巴掌那么大,但内容丰富多彩,多为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如张飞、关云长、诸葛亮、杨继业、杨宗保、包公、岳飞,等等。每页上配插图,下为文字,文字多很简短,而生动有趣。当时这种书在民间很是流行,颇受人欢迎,尤其是以其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其时,我们庄上有个老头叫老*,住在传江家隔壁。他和我祖父一个辈份,我们都尊称他一声“老*爹”。他一辈子单身,不抽烟,不喝酒,惟一的爱好就是看书。只要攒了一点钱,就用来买小说、买连环画。一有空,就坐到门前的藤椅上,悠哉游哉地看起书来。看到高兴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真个如神仙一样快乐。我常常跑到他那里,借小说或连环画看,一看起来,往往忘了饥饿,忘了劳累,而收获了无穷的快乐。

八十年代那些年,虽然物质生活是清苦的,但正是有了这样一些简单而朴实的文娱活动,大大增添了我们少年时代的乐趣,使得灰暗的少年时代,多少有了一些亮丽的底色。而这点亮丽的底色,正是我们后来得以不断前进的动力。至今,我仍然怀念那个时代,虽然清苦,却不失浪漫与温情,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至上、精神淡薄的社会,尤显得弥足珍贵。

(汪家华,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三日于广州)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