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收听 >> 在线收听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五四叛逆赵树理评书式古典话本小说

来源:在线收听 时间:2022/8/9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五四叛逆:赵树理评书式古典话本小说

五四文学在笔者眼中看来,是一个完全打破的过程,是一个废弃中华古典意蕴的过分欧化的文学样式。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中,西化倾向最严重的时候是五四,而开拓性也以五四为最。而且五四开辟的道路,五四文学精神,又哺育和感召更年轻一点的作家迅速成长《学习与探索》。徐志摩说开始作新诗,拜伦、雪莱、济慈一代诗风,给了他诗灵冲动 的夔乳。《徐志摩对西方诗意的吸纳》

不仅仅是徐志摩,以胡适、鲁迅、冰心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开始全面接受西方的文学理论进行小说创作。在他们眼中似乎找到了一根拯救中国文学的稻草。这些作家的作品被当时迅速接受西方文化的青年们热烈追捧。人们开始忘了古典文学的精华,总是盯着那些糟粕。但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也有的人并未完全接受五四全盘欧化的号召,他们从古典中汲取营养,试图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反叛创作。属于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虽然也吸收了很多古典小说的意蕴,但是终究格局过小而不被人们广泛认同或者被意识形态方面认同。然而,中国古典文学的意蕴也是需要有人去探索和继承的,并不是一句五四口号就能全盘抹杀的。

看够了全盘欧化的一位作家以及看不懂五四欧化文学的在农村生活的广大百姓我相信绝不会去拥护这种文学形式。现实就需要一个人去改变这样的情况,改变这个否认自己民族过去的文学形式。这种受到旧文学浸染而又受到新文学影响的文学产生了,被广大农村百姓接受的文学也诞生了,这样的新的旧文学彻底开始了它的走红之路。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叫赵树理的作家。

赵树理

赵树理,中国 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文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三里湾》、《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等。

话本与评书

话本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不是让人看的书面著述,原为口语体,现改编成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周朝已经出现讲故事的说唱文学,如《荀子·成相篇》一文,被认为是当时民间的讲唱文学。我们今天的评书和我们文学史上说的话本几乎是一样的意思。评书是一种演出方式,而话本就是说评书的说书人拿的底稿。,话本一词最早出现于唐《韩擒虎话本》,该文篇末有画本既终,并无抄略之语。总的来讲这是一种古典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算是古代文学的一种通俗形式。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讲故事的两种手法:纯粹叙述与完美模仿。所谓的纯粹叙述就是:以自己的名义讲话,而不想使我们相信讲话的不是他,而完美模仿则是:诗人极力造成不是他在讲话的错觉。赵树理讲故事不是像鲁迅《药》后者其他五四作家的作品一样中片段式的结构小说。赵树理用的是用的一种说书先生口吻进行小说写作:

赵树理说书先生式写作

说书先生旧时指以说书为职业的艺人。阿英《潍亭听书记》:业此者多常熟人,男女皆有之,而总称之曰说书先生。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四:我近来留心听名伶唱片的对白与茶馆里说书先生的说书。这个职业在旧时候当然不是什么特别高尚的职业,权且是认识几个字的落魄文人养家糊口的手段。但是,就是这样的格调不高的手段却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喜欢。赵树理就是五四时期的一位说书先生,他是怎么说书的,列为客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1,全知型顺叙小说故事讲述

为了各位方便理解,我将鲁迅的《药》和赵树理的作品放在一起表述:我们知道鲁迅的《药》是由几个片段构成的,华老栓买药、喂华小栓吃药、夏瑜被杀这几个片段式的情节构成,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得病的,也不知道夏瑜是怎么被抓住的,除了作者透露给我们的一点信息之外,其他的我们一无所知。这就是典型的欧式小说的写作方法。但是,赵树理不是这样,他不可以写这样的欧式小说,因这样会导致很多农民朋友看不懂。所以,他必须像说书人一样,事无巨细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西方小说中的倒叙、插叙几乎都看不到,你只能看到的就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的顺叙。

我们看到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小说都是具有连贯性的,这些小说的源头话本也是如此,它们之间是 连贯的。我们不会看到三家归晋之后说道桃园三结义的,更不会看到宋江先投了江再反过来介绍洪太尉放走了妖魔。赵树理在《谈花好月圆》中就说到了:农村读者的习惯则是要求故事连贯到底,中间不要跳得上气不接下气。茅盾作为纯五四作家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中就说了:短篇小说的宗旨在截取一段人生来描写,而人生的全体因之而见。试想一下,《小二黑结婚》只写,小二黑和小芹 的结婚场景,然后再写写三仙姑、二诸葛的性格这样的跳跃式片段,各位认为这样的故事农民读者能够接受或爱看吗?

我们听到的《杨家将》、《水浒》、《岳家*》、《韩擒虎》、《封神演义》这些评书的时候哪个不是按照时间逻辑叙述下去的,这就是赵树理的 个说书先生的特征。

说书人套路的运用

话本《错斩崔宁》中有: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得胜头回又叫入话就是以引子的形式,用于每篇话本之首。体裁不一,多为诗词韵语或小故事,是说话人在叙述正文之前,为了候客﹑垫场﹑引人入胜或点明本事之用。这个得胜头回有着过渡和引起下文的作用。在正式说故事的之前,会拿个故事等一下所有听众都做齐了,定下心神只用。这个故事也许是和故事有点关联,但是又不是特别重要,对于整个情节的完整性没有什么影响。就好似赵树理在他的《小二黑结婚》这部成名作中也运用了这个:在《第1章,神仙的忌讳》中,就有了不宜栽种与米烂了两个只为突出三仙姑与二诸葛带有迷信心理的故事,对于主线情节丝毫不受影响。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大家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了看历书,又掐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道吉日,可惜地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苗,二诸葛却领着两个孩子在地里补空子。邻家有个后生,吃饭时候在街上碰上二诸葛便问道:老汉!今天宜栽种不宜?二诸葛翻了他一眼,扭转头返回去了,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

还有《李家庄的变迁》中的诉讼案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而并非去介入主线情节只用的。由于这样的入话的情节,所以正式故事一般到故事的中间才会开始。赵树理在谈自己创作《三里湾》的时候说:总以为事先那样交代没有艺术性,不过即使牺牲一点艺术性,我觉得比让农村读者去猜谜好,况且也牺牲不了多少艺术性。赵树理的创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这些农民都看得懂、看得清晰,所以他的作品也必须是直接了当的:

他们的话就谈到这里。这时候,将要圆的月亮已经过了西屋脊,大门外来了脚步声,是值日带岗的民兵班长查岗回来了。他两个就在这时候离了旗杆院,趁着偏西的月光各自走回家去。

——《三里湾》

这是《三里湾》的 一句,直接了当的结束,不带任何议论、评述和深奥的词汇,就是这样的直接将文章立马结束,从不拖泥带水。

3、绰号与方言

1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2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3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4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5天勇星大刀关胜

6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7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8天威星双鞭呼延灼

9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10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11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12天満星美髯公朱仝

13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14天伤星行者武松

15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16天捷星没羽箭张清

17天暗星青面獣杨志

18天佑星金枪手徐宁

19天空星急先锋索超

20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21天异星赤髪*刘唐

22天杀星旋风李逵

23天微星九纹龙史进

24天究星没遮拦穆弘

......

地耗星白日鼠白胜

地贼星鼓上蚤时迁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这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水浒传》中的绰号,这些绰号基本上都是和他们的性格相联系的。我们在其他话本中也会看到这样的绰号的产生。赵树理也喜欢起外号,比如三仙姑、二诸葛、铁算盘、常有理等等。在农村里,起外号是最平常的事情,人们也经常叫惯了外号把那个人本名给忘了。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到,这样会造就一个扁平人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脸谱化人物。评书中都是这样的扁平的人物,所以赵树理也就用这样的手段告诉我们他学习的就是评书中的扁平手法。但是,在对于单面人物性格的突出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就要提到的就是赵树理为了农民读者而使用的方言。评书中是有很多方言存在的,赵树理同样如此:

晌午做捞饭.....三仙姑对小芹说。

——《小二黑结婚》

孟祥英婆婆对孟祥英说:圪仰,圪仰,什么样子!

——《孟祥英翻身》

以后把他团弄住

——《李有才板话》

一直糊补到现在

——《三里湾》

赵树理在《做生活的主人》中说:山西农民说话很有趣,生动,准确,是书本上基本上找不到的。但全用这种山西方言写作,别的地区、风土人情各异的读者会看不懂,所以也 别用。评书中是常常使用方言的同时还会使用土语,所以我们听评弹的时候,不是当地人当然是听不懂的。赵树理毕竟是有全国视野的作家,他希望自己作品被全国的人们熟知但是也要照顾那些农民朋友,所以他要找到平衡。评书中的常使用的方言只在最精到的地方使用。赵树理在语言的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赵树理小说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小说语言艺术探索的成功。他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一般叙述的描写上,都是口语化的,他的语言具有明白如话的特色,而且吸收了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能琅琅上口,具有可朗读性。

赵树理小说的风格适合农民大众,却又是非常个人化的。赵树理那种乐天、深厚而又幽默的情性,很自然地融会在他的泥土味的小说叙事格调之中。赵树理是有意将小说作为通俗故事来写的,他对小说叙事结构和语言的探索,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实现了艺术性与大众性的比较完美的结合。这正是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色和贡献,并由此决定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