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慢酌细品味更醇
——品读新书《八公分的味道》
黄孝纪的新书《八公分的味道》近日出版,我有幸先睹为快。
黄孝纪新书《八公分的味道》
迄今为止,黄孝纪的八公分系列散文集已出到第七本,频频获奖,深受读者欢迎。
一个业余作者写的文学类书,写的又多是普通人的平凡事,为什么会受到市场热捧读者喜爱?之前广西电视台遇见好书栏目组甚至不惜辗转桂湘浙鲁四省采访拍摄专题片,我认为是有原因的。
原因起码包括但不限于作者抓住了一个时代主题。作者描写了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侧面: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迅即转折时期的大背景,给农业社会留影,为千年第一产业的升级迭代作证,给曾经的农耕人群寄托乡愁提供素材。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写的,作者“出生于湘南山区的一个普通乡村八公分,并在那里成长,熟悉那里的山水田园、烟火人家,熟悉那里的青砖黑瓦、一草一木,熟悉那里的耕作农事、风俗民情,熟悉那里的世态演变、人间寒暑……”
作者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在一个偏远闭塞的村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农耕生活是宁静的,但物资也是清贫简朴的。点的是煤油灯;穿的是补丁衣裤;一年四季除了天寒地冻的日子,一家人多是打着赤脚走路;吃的是简单的粗糙饭菜,食材几乎都是自产的稻米、小麦、红薯以及辣椒、豆角、萝卜、白菜,但经了母亲柴火的烧煮和烹调,样样又是那样可口好吃。玩具如陀螺、铁环、铁管枪等,都是亲手做的。参与的劳动,如捡柴、扯猪草、摘蔬菜、挖红薯、莳田、割禾……能零距离体悟生活的艰辛。置身于自然天地之间,在江水里游泳,在山间采撷野果和野菜,与自然融为一体。与父母和亲人们在一起,看日起日落,在瓦檐下过着俭朴纯真的日子,也是一种别样幸福。”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一点一滴分门别类将这些画面进行清淅描绘,吃的穿的用的做的玩的,一一在列,全面周到详尽细致,在描写中融进感情,在叙述中阐述历史。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美与甜,也回味辛酸与苦涩。
这个集子中的篇目大多在文学期刊公开发表过,每一篇都很精彩。
作者为什么对那块只生活了十八年的故土爱得那么深?那是源于他发自内心的对故乡的挚爱,那一份无法割舍的乡土情怀,一份萦绕于心的牵挂和眷恋。“或许离开故乡越远,回望来路才越发清晰,对时代的演化,对故乡的沧海桑田,对自己的人生况味,也体察越深。”
作者是幸运的,历经了人民公社的大集体时代及分田到户全过程。既亲历了乡村生活的艰难时期,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兴旺的喜悦。还见识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走上困境,农民难以靠耕种田地维持生计的伤痛和忧虑。这是生活基础。作者曾经多年当记者的经历,又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对社会的深度思考。远离故乡的环境,更直接触发他的思乡情绪。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水到渠成,培养了一个特色作者。
作者书写故乡,记录时代巨变下的点点滴滴,还原一个中国南方乡村的真实样本,打造一个纸上的农博园,使过去有农耕经险的人可以回味,使没有经历这段历史的人从中窥探历史画面。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次则打赏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