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青舟发布
深瞳商业(ID:DEEP-FOCUS)喜马拉雅正在第四次冲击IPO。音频一哥的资本动作,每次都算是媒体热衷的话题,不同观点也都有之。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尚未有媒体充分解读的一个视角——正如人们常说的,资本总是最聪明——如果从投资者的视角,是不是可以更真切地看看这家巨头,到底想讲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又到底能不能讲好?一、阅文与小米,押注喜马拉雅的不同考量据招股书信息,此前已投资喜马拉雅的机构,除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普华资本、合鲸资本等财务投资者;还有腾讯(5.33%)、阅文(3.05%)、小米(3.38%)、好未来、索尼音乐等战略投资者。进一步考察,我们会注意到,对喜马拉雅有重大影响力的优先股股东有三家互联网公司,分别是其中的:腾讯、小米、阅文。考虑到腾讯本就是阅文的唯一股东,且腾讯集团投资布局一直不少,本文更感兴趣考察的,是阅文与小米两家的投资。在我看来,阅文、小米对喜马拉雅的投资,战略考量角度是有些不同的——前者是内容平台基于核心版权领域的联手,后者,则更像是基于“第二增长曲线”的双向奔赴。阅文投资喜马拉雅的时间非常早,至今已9年。这也合理,毕竟,网文IP产业链对双方而言都是不容有失的核心战场。喜马拉雅最新数据显示,该平台今年一季度人均有声书听书量中,小说网文排名第一,占所有专辑量的比例达25%。目前看,这笔投资的共赢效果还是较明显的。两家平台与其曾经竞争对手的差距,特别是版权上的差距,都在增大。喜马拉雅在赢下包括网文版权在内的头部版权争夺战后,荔枝、蜻蜓这些曾经追赶者带来的战略威胁,已经减轻。不过也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如今,阅文和喜马拉雅两家迎来了一个共同的新对手——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系(番茄畅听、番茄小说)。招股书可以印证这一变化,其引用灼识咨询资料显示,在线音频行业中,喜马拉雅市场份额为25%(据收入划分),而A、B、C、D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13%,8%,8%和6%。据备注,公司A为“以广告盈利为主的私营互联网集团,提供涵盖新闻、短视频、在线音乐以及企业协作平台等多种类别的应用。该公司现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很容易关联到字节跳动(公司B和C则似乎分别是荔枝和腾讯音乐)。番茄畅听,定位就是“面向网文爱好者的一款听书APP”,显然,它是伴随以免费网文模式崛起的番茄小说而兴起的。它可能会冲击喜马拉雅的音频一哥地位么?我的看法是,市场应该会出现两个变化。其一,时长上肯定有分流影响,无需赘言,当然从IP竞争层面看,番茄系当前还略显稚嫩。阅文平台的网文,已孵化出不少知名音频、影视IP改编内容。番茄主打免费模式,用户增长的确迅猛,但目前精品IP的确还比较少,广告营收模式也相对单一。其二,无论如何,番茄系的崛起,可能会让阅文们和喜马拉雅未来保持更多的合作。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年,喜马拉雅已与中信出版社等超家出版社,及阅文等家网文平台合作。应该说,模式先发优势和深度绑定,的确给其提供了不错的竞争壁垒。而平台未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巩固发展现有优势,仍然是需要付出一番努力的。包括网文IP在内,中国IP产业还处在起步早期,喜马拉雅和其竞争对手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说阅文的投资让喜马拉雅在上游版权侧,少了后顾之忧;那小米在下游终端侧,其实算是有些“意外之喜”。毕竟年之前,雷军自己都想不到自己还会开启“人生最后一次创业”——造车。但彼时,两家的联合已是“必然”。虽然年小米才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如今更新为“人车家全生态”),但布局早就在进行。而对喜马拉雅来说,占领更多的智能手机市场,并布局智能物联这个天然适合音频的领域,也是应有之义。当然,从目前来看,物联网、车载市场,对许多内容APP仍然是手机市场的补充,不需要说的天花乱坠。预计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平均月活跃用户是移动端4.84亿,物联网/车载端2.18亿,后者是前者的一半左右。不过,小米入局汽车,的确是会给智能物联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指的不仅仅是小米),至少会进一步加速车载市场内容付费、内容服务的挖掘开发。需要承认,不管小米汽车的市场口碑如何,它最重要的意义是让整个汽车市场更“破圈”。小米发布会后,不只是小米预订数据亮眼,去看其他品牌汽车的客户都多了起来,这对包括车载内容服务在内的汽车市场,都是不错的信号。此外同样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795.html